中非日报(记者 许自树)鄂尔多斯报道 7月17日,由中国侨联主办、内蒙古自治区侨联、鄂尔多斯市侨联承办的“追梦中华・生态优先”2019海外华文媒体鄂尔多斯采风行在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部长左志强带领下走进坐落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杭锦旗参访,来自马来西亚、泰国、罗马尼亚、瑞士、西班牙、希腊、埃及、南非、马达加斯加、澳大利亚、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19个国家和地区21位海外华文媒体高层,以及人民日报海外版、中新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3位国内中央媒体记者参加了此次采风行活动。
按照《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要求,深入贯彻执行《鄂尔多斯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
(一)公共文化制度机制不断健全。一是制定并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贯彻执行《鄂尔多斯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及《杭锦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使公共文化保障标准、服务标准和实施标准达标比例有所提升。二是强化文化场馆制度建设。图书馆、文化馆和博物馆均建有各自管理制度、服务项目,并做到制度及服务项目上墙。制定并印发了《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管理运行实施细则》,要求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制度上墙并严格贯彻执行,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管理提供了依据。三是工作合力明显增强。每年召开全旗文化工作会议、适时召开文化站评估定级会议等重点工作会议,统筹推进、合理部署公共文化重点工作,形成了全旗上下协调推进公共文化建设的工作格局。
(二)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全旗建有图书馆、文化馆、影剧院各1个,面积分别是1500平方米、1100平方米、3000平方米。建有博物馆2个,总面积2000平方米。在建图书馆1个,面积3700平方米,预计于2019年投入使用。全旗建有苏木镇(管委会)综合文化站7个,嘎查村、小聚居综合文化服务中心80个,综合运用单建、联建两种方式实现了嘎查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有序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建设,全旗建有苏木镇(管委会)文化馆分馆7个,建有苏木镇(管委会)图书馆一级分馆6个,嘎查村(社区)二级图书分馆54个。旗图书馆被评为国家县级二级馆。完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全覆盖。全旗共有文化户115户,文艺队60支。目前,全旗已初步形成了以旗“三馆”为骨干、苏木镇(管委会)、嘎查村(社区)为基础,农牧民家庭文化户和文艺团体为延伸,流动文化为枢纽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三)公共文化供给能力明显增强。一是实施免费开放。旗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三馆”及基层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按要求实施免费开放。其中,2017年起,旗图书馆将每日免费开放时间延迟到9.5小时。二是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每年开展春节.元宵节、杭锦文化日、4.23世界读书日活动、百日消夏广场文化活动和农牧民文艺汇演等大型导向性群众文化活动不少于5次,乌兰牧骑每年开展下乡演出及宣传100余场次,影剧院每年推出文化演出100余场次。其中,杭锦文化日既体现地方特色又符合群众文化需求,连续开展8年来,深受群众喜爱,已成为杭锦文化品牌。发挥地方特色及基层文化阵地作用,不断将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延伸,鼓励苏木镇(管委会)及嘎查村(社区)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并支持苏木镇(管委会)成功打造伊和乌素马兰花节、呼和木独马头湾捕鱼节、塔然高勒羊肉文化节、独贵塔拉民生集市、锡尼镇爵鸡文化节等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实现了一个苏木镇(管委会)打造一个文化活动品牌的品牌建设目标。同时,独具地方特色的蒙古族腊月二十三传统祭火活动、母驼圣火祭祀、马奶节、剪鬃节、祭敖包等民族文化活动也为活跃地方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苏木镇(管委会)每年开展乡村文化节一届,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按照5+3服务功能常态化开展文化服务,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极大丰富。三是文化培训及辅导力度不断加大。一方面加强文化从业人员培训,鼓励干部职工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活动。委派文化馆、图书馆等业务部门工作人员每年深入基层开展基层文化指导及培训不少2场次。另一方面利用文化部门及社会文化人才资源,积极举办扬琴、四胡、大正琴等文化培训。文化馆每年面向群众及文化文艺团体开展文化辅导不少于60天。
(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扎实推进。全旗成功申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旗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完成霍洛柴登铸钱遗址抢救性保护工程及加固工程、沙日特莫图庙防雷工程、霍洛柴登古城遗址安防监控系统“草原神灯”一期工程、霍洛柴登古城遗址基础保护建设工程等重点文化保护工程。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挂牌成立非遗传承基地33个。成功申报国家、自治区、市级非遗传承人39人(国家级1人、自治区级8人、市级30人),申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7个(国家级1个、自治区级7个、市级19个)。其中,“鄂尔多斯古如歌”于2008年被列为全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古日巴斯尔于2015年被录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鄂尔多斯古如歌作为杭锦文化名片声誉响彻国内外,2018年中东欧16国创作采风团到我旗创作采风。申报市级文化艺术之乡4个。积极开展文化遗产相关的宣传、展示、比赛等活动,其中,“鄂尔多斯古如歌”大赛已成功举办7届,有效推进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
(五)文艺事业日趋繁荣。一是乌兰牧骑事业发展势头正劲。乌兰牧骑每年推出新创文艺作品不少于10部,并借助下乡演出、外出巡演等渠道对优秀作品进行推广。其中,舞台剧《和谐四瑞》《阿拉腾鸿达嘎》两部剧开创了我旗精品艺术创作新高度。两剧参加了第十三届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草原文化节展演和鄂尔多斯市第三届国际那达慕开幕式热场表演。《和谐四瑞》参加了内蒙古蒙古语卫视2016年春节晚会演出,并通过申报被列为国家艺术资金资助项目。2017年《和谐四瑞》与《阿拉腾鸿达嘎》同时入选并参加了蒙古国首届蒙古语戏剧节,斩获优秀剧目奖、最佳编剧奖等10个奖项。2018年,《和谐四瑞》与《阿拉腾鸿达嘎》参加了在蒙古国乌兰巴托市举行的第14届“格根木扎”国际戏剧节并获得了最佳导演、最佳舞美、最佳男女主角、配角等14项国际戏剧节提名奖。二是群众文化艺术成绩突出。2016年,杭锦旗远古神韵古如歌合唱团参加全国中老年合唱比赛荣获最高奖马兰花金奖。同年参加在国家大剧院举办的“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庆祝合唱协会成立三十周年、走进国家大剧院高雅艺术殿堂文明行”演出比赛,斩获比赛银奖。2018年组织宝日陶亥古如歌团参加“梦圆中华 唱响天籁”第三届中国少数民族原生态民歌系列展演全国大赛决赛,宝日陶亥古如歌团荣获少数民族生态民歌组铜奖。辅导农牧民参加全市农牧民文艺汇演,《檀木桌》等6个节目入选首届鄂尔多斯农牧民文艺汇演,2名农牧民入选参加了首届内蒙古自治区农牧民文艺汇演。
(六)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建设水平明显提升。一是制定出台了《杭锦旗人民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杭锦旗政府购买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管理办法(试行)》《杭锦旗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公开文化服务采购目录和资助目录》,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共文化建设服务。2017年以来,通过政府购买方式购买文化工作岗位9人。二是印发《关于印发杭锦旗促进文化消费实施意见的通知》,通过开展大型文化赛事、鼓励民营文化企业等方式积极促进文化消费。三是组织开展志愿文化服务。文化局全员注册志愿者,并认真履行志愿者职责,组织民间文化文艺团体和个人深入开展文化演出、文化宣传等志愿文化服务。聘请有一定社会声望和丰富群众文化组织经验的“群众文化指导员”,收集听取群众对文化建设的意见建议、组织协调开展民间文化活动,扩大志愿服务范围。(编辑:木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