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加斯加沙滩舞蹈大赛
时间总是不经意间从指缝中流失,像一匹难以追上的白马。我们援非医疗队在桑巴瓦医疗点就在眨眼即逝的时光里度过了四个月。从最初的急躁新奇,到现在的习以为常。生活的轨迹大部分在驻地到医院的两点一线上有序的进行着。在马国同事们的协助下,我们工作顺利的展开。从最初的陌生到适应、从不熟悉到现在的得心应手,在和马国同事共事过程中我们不仅培养了彼此工作的默契,也在交流和磨合中逐渐建立起深厚的友谊。晚饭后我们时常结伴在附近的村落散步,看盛夏傍晚时节,天边那似锦缎般的红霞,变换莫测的云朵。在散步中领略马国村落的田园风光,看绿树掩映下错落有致的茅屋,村头土堆旁孩童嬉戏的童真。时而在村畔酒吧驻足,在欢快的具有明显节奏感桑巴乐曲伴奏中品味着当地有名的三头马啤酒,徜徉在微风轻佛下,缓解了一天的辛劳,不时的操着蹩脚的马语和小店的老板寒暄,感叹人生无常,体味岁月静好。
我们和舞蹈老师合影
一次偶然机会,当我们从海边散步返回时。以外发现平日大门紧锁的中华会馆却在傍晚时分灯光闪烁,人影攒动。怀着好奇心,我们走进会馆,一探究竟。原来是一群舞蹈爱好者,在晚饭后在中华会馆聚集和舞蹈老师学习国标舞蹈。老师是个二十多岁,身材细高的当地年轻人,黝黑的皮肤散发着巧克力般的光泽,健硕的身型透露出青春的活力,炯炯有神的目光传递了一种着亲切的情感,长长的睫毛在眨眼时显露出一股俏皮和灵动,清秀的脸庞上趁映出马国人固有的略带憨厚薇笑让人体会到了真挚和热情。一番攀谈后,我们在老师的盛情邀请下,决定跟随老师在业余时间来这学习舞蹈。
单独练习舞蹈
马达加斯加居民性格奔放,他们酷爱舞蹈。在这块非洲大陆之外的岛屿上,无处不绽放着鲜艳而绚丽的舞蹈艺术之花,无处不展示着舞蹈艺术带给当地人民的快乐。这里的居民无论男女老幼,各个能歌善舞。唱歌跳舞已经是他们生活中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的生活离不愿枭和舞蹈。他们的喜怒哀乐都会以歌舞的形式来表达和宣泄,无论生活多艰难,他们用唱歌跳舞忘却生活的烦恼。这种对舞蹈喜爱,给我们在桑巴瓦医疗点工作、生活的四个月留下深刻印象。我们周围的村落经常听到热烈的桑巴舞曲,遇到节日更是通宵达旦,我有幸也在元旦期间被邀请参加当地外科主任家举办的家庭舞会,在狭窄的车棚里热舞到天明,似乎毫不疲惫。
在假日或周末的时候,当我们漫步海滩时,经常会看到在零时搭建的舞台上正在举行舞蹈大赛。比赛不分年龄、性别,不分舞种。有时还可以看到平日在荧屏上才见到那种热情奔放、狂野不羁的,以动作粗犷有力,旋律强烈感人著称的非洲舞蹈。有的男舞者在表演甚至赤裸着上身,涂着黑白相间的花纹,下身围着各种各样色彩斑斓的花布,腰间悬挂着类似彩带般装饰品。在节凑欢快的乐曲声伴奏下,剧烈地甩动头部、起伏胸部、屈伸腰部、摆动胯部、扭动臂部,晃动手脚、转动眼珠等,几乎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在剧烈地运动。他们表演得如痴如醉,一丝不苟。观赏他们的舞蹈,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也让人体会到信心和力量。
老师教授给我们的是区别于非洲舞蹈的拉丁舞系列,包括恰恰舞,桑巴舞,和伦巴舞。但这些起源于美洲的舞蹈,实际也是非洲黑人文化和拉丁美洲的文化相互融合,而产生了一种民间风情舞。它动作基本为腰臀扭动或是脚步移动的动作多而且快,虽然体力透支大,但动作热情奔放,强劲有力。很好的应用肢体体语言表诉了对生命的激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也成为目前国际标准舞重要组成部分。
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下,我们从最初的舞盲变为酷爱舞蹈的学员。在我看来练习舞蹈的过程也是人生的一场修行。从最初的羡慕、观望,到学习走步,踩点,在到配合曲调扭胯送腰,既要展现肢体的优美也要和舞伴配合默契。在练习到一段时间后,我不由的有些盲从,感到自己笨手笨脚,肢体似乎失控,难以和谐到位,实在不知如何继续下去。便想到有句话叫“一粒沙中见世界,半瓣花上见人情”。看着老师随心而舞蹈,人舞合一。又难以抗拒对舞蹈魅力的向往,便又耐了性子慢慢练习。
舞蹈班老师和同学聚餐
通过学舞,既让我们对马国文化有了相对具体了解,也让我们锻炼了身体,陶冶了情操。练舞也成为我们业余生活里重要组成部分。在练舞过程中增进我们和老师以及其他当地学员间彼此的了解和友谊。每次见面时我们都会彼此握手问候,我们一起挥洒着汗水,一起在学习中成就着自己。我们在共同的学习舞蹈的过程中似乎都成为上天眷顾的天使,变得越来越阳光,越来越快乐。我们彼此祝愿中马友谊地久天长!
作者:梁伟东,骨科副主任医师,第22援马医疗队桑巴瓦医疗点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