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 进入大会直播
大力发展动力电池产业是全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愿景的共同选择,是大势所趋、时代所需、未来所向。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国家“双碳”战略,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四川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于2023年6月8日至11日在四川宜宾共同举办“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
宜宾市地处四川、云南、贵州三省结合部,金沙江、岷江、长江三江交汇处,素有“长江首城•中国酒都•中华竹都”的美誉,有2200多年建城史、3000多年种茶史、4000多年酿酒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经济基础坚实,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以宁德时代为龙头的动力电池产业链企业计划投资1000亿元以上,在宜宾市建设年产225GWh的全球最大单体动力电池产业基地,打造“动力电池之都”。
三江环抱的宜宾城区 王铁松 摄
大会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主办,采取线上线下同步举行。大会拟设立主宾国,邀请政、产、学、研、融、介、媒等方面重要嘉宾出席大会,高标准举行开幕式、企业家之夜、考察体验活动、主论坛、分论坛、闭门会、动力电池绿色低碳出行展览会、等重大活动。
2023动力电池绿色低碳出行展览会作为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于2023年6月9日至12日在四川宜宾举办。展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绿色新动力・世界新动能”为主题,以“加速构建动力电池产业生态圈”为逻辑主线,实现动力电池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全覆盖,以展会集聚带动产业集聚,成为行业风向标、引导者。展示内容将涵盖动力电池和材料、新能源汽车和关键零部件、绿色出行及应用场景、储能、充换电和产业服务、动力电池装备制造等上下游产业,以头部领军企业和创新科技企业为展示重点。展区规划和布局在上届基础上守正创新,强调专业性,多元性、参与性,利用最新科技手段实现沉浸式、交互式体验,兼容专业人士和普通观众的观展需求。
展会线下规模总面积5万平方米,将设立室内外八大展示专区;同期举办“绿动宜夏”第二届宜宾新能源汽车消费节、“嗨动试乘”新能源汽车试乘体验、展商合作洽谈会、“我心中的未来出行”儿童绘画大赛、科普乐园等配套活动。
01
参展企业层次高
参展企业和机构338家,(含宜宾本地企业22家;储能企业19家;国际企业含合资企业与主宾国39家;行业重点研发机构8家;主宾国匈牙利参展企业及行业协会共7家),产业链重点top企业参会。
02
展会国际化
大会汇集德国、日本、英国、美国、以色列、匈牙利、新加坡等9个国家的企业参展,展会特设主宾国(匈牙利)。展会设立国际合作展区,奔驰、宝马、奥迪等整车企业,西梅卡、欧美克仪、蒙特空气等动力电池产业链企业共39家国际知名外资(合资)企业积极参展。
03
参展精品,亮点足
动力电池类。宁德时代带来单体能量密度高达500Wh/kg的凝聚态电池;欣旺达动力带来了具有超快充、欣安全、特耐用等特点的全球首款超快充“闪充电池”;华为带来了新一代全液冷超充架构充电解决方案;广汽埃安带来了“枪击不起火”的第二代弹匣电池系统安全技术等。
储能企业类。绿循新能源带来的壁挂式储能系列、U型储能电源系列、直立式储能电源系列、堆叠储能电源系列、高压三相逆变储能一体机等8款内置动力型磷酸铁锂电池等。
新能源汽车企业。主宾国匈牙利带来的百公里仅需2.6秒的Cobera C300全电动敞篷跑车;小鹏汇天带来的“能上天的汽车”飞行汽车旅航者X2;华为带来的能自主看懂复杂路况的问界M5智驾版;广汽埃安带来的配备了第二代弹匣电池系统安全技术的王牌车型Hyper GT;宝马带来的人机交互更自由的全新纯电动BMW i3 eDrive 40L;特斯拉带来的人型机器人以及拥有零百加速2.1秒极速的Model S等。展会大部分展品为西南展会首展。
04
展会大众参与度高、获得感强
展会充分体现大众的参与感、获得感、成就感。打造“为你放电”“我心中的未来出行”等系列活动,让在宜儿童、大学生等切身的参与到展会中,为展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展会带动消费,开展“绿动宜夏”新能源汽车消费节,设立“嗨动乘驾”新能源汽车乘驾体验专区展会期间,大众不仅能看到、体验到,更能得到补贴实惠。
开展“你最闪亮”互动打卡、寻“心”集赞―互动兑奖 等系列活动,体现展会的趣味性,增强大众观展的趣味互动。通过系列配套活动的开展,实现对全年龄段、各类观众的全面覆盖。
本届展会突出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大众化,以会展集聚带动产业集聚,服务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努力把2023动力电池绿色低碳出行展览会打造成为产业协作的重要平台、技术创新的核心引擎、全球共襄的世界级展会,为抢占世界动力电池产业竞争制高点、引领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加快实现“双碳”目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