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风能和水能等可再生资源生产绿色能源等现代技术需要大量的稀有金属,即电子技术金属。但是,开采此类金属的成本很高,对环境造成的挑战也很大,而且属于能源密集型产业,特别对于产自古代山带或火山岩石中的金属而言。必须挖掘、压碎、加工此类岩石,才能够将有价值的金属从岩石的其他部分中分离出来。虽然有时大自然会将难以粉碎的矿物分解成更软的材料,方便人们以更高效、更可持续性地方式提取出有价值的商品。
该项研究由圣安德鲁斯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与布莱顿大学研究人员共同领导,重点是追踪一种称为稀土元素的特殊金属,包括钕、镨和镝,此类金属都是手机、计算机、军事或医疗器械、风力涡轮机和电动汽车等技术的关键成分。
未来几十年内,随着各种清洁能源项目(如欧盟绿色协议)在全球展开,对稀土金属的需求将呈指数级增长。不过,大多数国家仍严重依赖从中国进口稀土金属。目前,中国的稀土元素产量占全球的77%。最稀有的稀土元素,尤其是用于永磁体的稀土主要来自中国南方的花岗岩、正长岩等热带风化形成的离子吸附粘土矿床或红土。
该研究团队采用名为“同步加速器”的强X射线源,从原子尺度揭示了稀土元素在土壤中的位置。研究小组发现,稀土松散地附着在粘土颗粒的表面。通过比较马达加斯加风化后的火山土壤与在中国开采的样品,该项研究为如何生产容易获取、经济可行的稀土矿床提供了关键的见解。